查看原文
其他

把真问题送上热搜

余思 澎湃新闻评论 2023-10-11
   

       把群众急难愁盼的真问题带到热榜上,这才是媒体影响力的真正来源。




 |  余思


读到一篇自媒体的文章,标题是“鸡毛蒜皮成为主流新闻”。文章开门见山地说道:越来越丧失了对主流新闻的鉴赏力,“没有激情,只剩疲惫”。文章还谈到了最近频繁引发热议的两个热点话题——媒体和社会舆论为之倾注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,但其实它们的公共价值并没有那么大,让很多人提不起很多言说欲望。


读到这样的观点,无论是看新闻的还是做新闻的或许都会陷入沉思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文章也戳中了当下的一些问题,给出了及时的提醒:有一些“热榜”“热搜”上的事件热度过高,已经高到了不符合其新闻价值的地步。


在这样的趋势下,热搜、朋友圈成了新闻线索的集合地,大家疲于奔命紧紧跟随,某些新闻反而成了被动的反馈体。而那些所谓的热新闻本身,原本就是一两句说得清的事情,甚至很多还有些“无聊”。


这正常吗?当然不正常。有人说,热搜的形成是三方共谋的结果:平台挖空心思商业化运营,接着是媒体跟进,最后是用户围观、狂欢。


网友们因为热度高,想看个热闹;媒体们对这些热搜如获至宝;一些地方政府则直接视热搜、朋友圈为舆情晴雨表,花费巨大力气投入巨大资源进行监控监测。一来二去,热搜形成了巨大威力——“鸡毛蒜皮”,似乎频繁站到了舆论场的C位。


这似乎是媒介变革给新闻业带来的复杂难题。在一些商业平台上,热搜热榜的形成机制原本就错综复杂,也并不单纯是算力在背后起作用。但机构媒体一旦丧失了判断能力,乐此不疲地跟进推动,看似把别人家的热榜当作自己家的流量引入池,实则正中了别人的下怀。


越是这样,机构媒体越是应该以冷静的思考、专业的能力、职责的担当,行使自身的判断力,拿出职业的定力。否则,被热搜牵着鼻子走就等于交出了本应属于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。


当然,机构媒体的权威招牌是靠自己擦亮的,职业尊严也是靠一篇又一篇具体、实在的稿件日积月累形成的。当读者都开始关注新闻为什么会变得“鸡毛蒜皮”的问题时,说明公众对新闻生产有着很高的期待:人们希望看到更多有公共价值的,值得反复咀嚼的好新闻。


眼下,一些优质的自媒体已经生产出高质量的文章,但也有不少自媒体困在唯流量论的陷阱中,以至于互联网舆论场中的“鸡毛蒜皮”现象层出不穷。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机构媒体越是不能被动地“跟随”,让出本应属于主流新闻的阵地,而应当站立在时代潮头,领风气之先,发思想之声,真正深入调查研究,用一篇篇扎实的报道、采访、评论回应老百姓的关切和需求。归根结底,把群众急难愁盼的真问题带到热榜上,这才是媒体影响力的真正来源。




排版|甘琼芳   

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推荐阅读

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